facebook.com/104161321217046/?modal=admin_todo_tour
一.何謂血壓
心贜跳動時,會將血液運送至全身。所以當心臟收縮放鬆時,會對血管產生壓力。其中因心臟收縮時血液從心臟來到血管,血管所承受最高壓力稱為收縮壓;而由心臟放鬆時所測得的血管壁回彈的壓力,所維持的低血壓數值則稱為舒張壓。
二.高血壓之定義
高血壓是指動脈血壓持續升高,因此在懷疑是否有高血壓時,需另行監測 2次以上及連續 3 次在不同時間內測得平均血壓值皆大於 140/90mmHg 時,才能夠診斷為高血壓。
|
定義 |
收縮壓 |
舒張壓 |
|
正常血壓 |
<120 |
<80 |
|
高血壓前期 |
120-139 |
80-89 |
|
第一期高血壓 |
140-159 |
90-99 |
|
第二期高血壓 |
≧160 |
≧100 |
1.早上剛起床及晚上睡前是較適合的時間。早、晚各量一次,其數值是最有參考依據。
2.若有些是上輪班制或是熬夜工作者、或是有習慣應酬的人。就在一天裡,選擇自己較固定的一、兩個時間,量時靜靜休息約5分鐘後再測量血壓值。
3.有服血壓藥的人,要在吃藥前測量。
量血壓最好是在心情放鬆的情況下,比較能測得真正的血壓,測量血壓前30分鐘應避免吸菸及飲用含咖啡因飲料,測量時手臂應與心臟同高位置,並選擇時間較充裕的時段(因量血壓前要先靜坐 15分鐘),儘可能每天測量並記錄,以做為醫師診斷的依據。
四.高血壓分類
1.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二種,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人,是找不到明顯病因的,屬於原發性高血壓。其推論有多方面的因素引起。大部分高血壓與遺傳及年齡有關,再加上環境因素,如體重過重、攝取過多鹽份及脂肪、酒精及吸菸、緊張、壓力等心理社會環境刺激及缺乏運動等造成。
2.僅有少部份的人是因腎臟疾病、內分泌疾病、神經系統、主動脈狹窄及藥物副作用(如:口服避孕藥、免疫抑制劑、類固醇...等)這些因素所造成的。屬於續發性高血壓。
五.高血壓的症狀
高血壓早期大部分人都沒有明顯症狀,所以常常會被忽略。通常是藉由測量血壓後,才發現自己有高血壓問題。有高血壓的人,症狀會出現頭暈、頭痛、頭脹、耳鳴及後頸部僵硬緊束感等症狀。嚴重時會有噁心、嘔吐、跛行、昏迷等症狀。
六.高血壓之併發症
1.中風:高血壓是導致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素,長時間的高血壓會使脆弱的血管破裂,導致腦出血,此為出血性中風。如果因為血栓堵住腦血管,即為梗塞性中風。
2.視力模糊:長時間高血壓會使眼睛血管破裂或出血而導致視力模糊、眼底出血視力減弱,甚至失明。
3.動脈血管硬化:隨著年齡的增加,動脈血管的彈性會變差,尤其是心臟、腦部及腎臟的血管,高血壓就是與動脈血管的彈性變差或硬化有很大的關係,動脈血管的彈性愈差,則對心臟與腎臟的負擔就愈大。
4.腎功能減退:腎臟在人體扮演如同濾網的功能,可以排除不要的廢物,高血壓會使腎臟內血管變窄、變厚,以致過多的水分及廢物無法濾出而堆積體內,腎功能變差,未來即可能需要進行透析治療(洗腎)。
5.心肌梗塞:高血壓是心肌梗塞最主要的危險因子,動脈血管可以帶來含氧的血液供應心肌,一旦心肌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,就會產生胸痛,也就是所謂的“心絞痛”,若進一步血流阻斷,則會發生心肌梗塞。
七.高血壓族群的治療目標
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和台灣高血壓學會將高血壓治療標準設定為:
1.80歲以上高血壓族群應控制血壓<150/90mmHg。
2.小於80歲的族群、罹患慢性腎臟疾病、慢性心臟疾病、慢性糖尿病及中風者應控制血壓<140/90mmHg
3.罹患有糖尿病、慢性腎臟疾病併有尿蛋白、和使用抗血栓藥物的病人,血壓應控制≦130/80mmHg。
八.高血壓控制與治療
平時需每天早、晚自我測量血壓,而且記錄下來。除了少部分續發性高血壓患者,經治療其病因後,可以治癒或緩解。
但對有些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來說,除採取飲食、運動控制血壓外,仍需定期找固定的醫師追蹤,並按照醫師指示服藥,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。
1.非藥物控制血壓方式
(1)飲食控制,維持理想體重。
(2)食用低鹽、低油、高纖、多蔬果飲食,避免長期食用罐頭類食物。
(3)維持大便通暢,預防便秘。
(4)不用太冷或太熱的水洗澡。
(5)維持規律作息及適度的運動。
(6)充分的睡眠與休息。
(7)不抽菸、少喝酒。
(8)維持輕鬆的心情,保持情緒平穩、適當的娛樂以緩解緊張的生活,凡事不急不躁。
(9)減少每日咖啡、濃茶的攝取量。
(10)避免高膽固醇食物
2.藥物控制
目前有許多安全且有效的控制血壓藥物,醫師會依個人病情選擇最適合的藥物來控制血壓;針對慢性高血壓病人,不要預期一吃藥血壓就會有效快速的下降,應該讓醫師根據病人的實際狀況使用藥物治療病控制血壓。
服用高血壓藥物應注意事項;將藥物放在明顯地方,如果忘記服藥,於想起時立即服用,若已接近或已到下一次服藥時間,只需服用一次藥量,絕不可一次服用雙倍藥量,如果服藥後覺得有任何不舒服,應盡速回診。